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统计数据>统计分析
1-11月运城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承压前行
发布时间:2024-02-05 10:24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运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足球分析app总书记视察运城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足球分析ap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服务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呈现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市场活力涌现的恢复态势。

  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突破200亿

  近年来,运城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连续不断出台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及良好的市场环境。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以下简称“规上服务业”)发展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截至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在库企业305家,较去年同期15.1%,实现营业收入211.3亿元,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调查单位数量排前,行业覆盖率尚乐观

  从近年列入国家统计局直报企业数据库的变化情况来看,运城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基本保持在240—310之间,截止2023年1-11月,一套表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单位达到标准的有305家,在库企业个数处于全省第二。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度规定的调查范围,规上服务业调查的10大门类中,全市都有所涉及,门类覆盖率达100%。

  (三)行业发展情况向好,呈现“五升五降”趋势

  1-11月,运城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首月由正转负,同比下降0.3%,小幅度回落。十大行业营业收入呈现“五升五降”态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0.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9.7%;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10.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7.2%;房地产业同比增长6.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个行业分别下降1.0%、25.2%、22.1%、10.7%、5.8%。

   (四)传统产业稳步发展,奠定经济运行基础

  1-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虽有所回落,但随着现代物流行业“互联网+”新理念的引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快速恢复。1-11月,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3.7万元,占全市规上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9.1%,较去年同期增长10.5%,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6个百分点。从十大行业营业收入占比可看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最高,成为规上服务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道路运输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1.6%,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3个百分点;邮政业较去年同期增长11.7%,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0.4个百分点。

  (五)用工情况总体稳定,职工薪酬良性增长

  2023年11月末,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用工人数3.2万人,比上年同期稍有回落(-0.8%),基本持平。10个行业门类中,有2个行业门类用工人数保持加快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期末用工人数较上年同期增长17.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末用工人数较上年同期增长11.2%。规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2.6%,保持增长态势。7个行业应付职工薪酬实现增长,3个行业同比下降。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0.8%、13.6%、13.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应付职工薪酬较去年同期增长7.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个行业分别回落3.8%、2.6%、1.1%;其他3个门类均实现小幅增长。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企业影响较大

  运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受制于经济发展及地域限制等影响,在库企业个数虽多,但总体规模不大,从企业规模数量及创收比重看,1-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只有26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的8.5%,实现营业收入141.6亿元,占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为67.0%,且在库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规上服务业发展缺乏多点支撑。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导致竞争力差,抵御外界风险性力量有限,尤其是重点行业发展表现出对龙头企业极高的依赖性,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数据波动对行业甚至经济整体都会造成波动,不利于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区域间协同性不高,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当前运城市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市场基础不牢,各个区域协同性不高,产业由低级向高级推进仍有难度。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程度不够,区域集聚性不强,数字化经济对产业升级和变革引领作用不强,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生活性服务业多集中于居民出行等“刚需”行业,为居民生活提供生存资料消费,提供发展和享受资料的健康服务、体育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产业规模小,业务单一,尚未融合以促进新业态发展。

  (三)市场环境复杂严峻,经营发展压力增大

  因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严峻性,市场需求不足、成本费用上升、人员招聘困难等因素依然制约企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根据四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3.8%的企业认为市场竞争激烈是企业经营面临的首要突出问题,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10.9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不足、用工成本上升较快也是困扰企业经营的主要痛点,分别占31.2%和19.8%。此外,在享受了政策扶持的企业中,享受减税降费政策的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比重为88.5%,有52.3%的企业表示未享受相关政策的帮助和支持,企业填写未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原因主要是不符合政策标准、不了解所属行业是否有专项奖励政策等。

  (四)部分行业盈利困难,企业运行不容乐观

  运城规上服务业仍有部分行业难以实现盈利。根据调查单位上报的11月数据显示,全市十大行业亏损面达40.0%。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利润总额去年为负,今年由负转正,增加9549.7万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利润总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2.6%、3.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六大行业利润总额均呈下降趋势。

  三、促进规上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改革,以宏观调控推动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技术创新和收入增长等因素驱动下,我国服务业发展将延续稳中向上的基本态势。从历年来运城市统计数据发展趋势分析来看,服务业各项指标份额越来越重,对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渗透与黏合不断强化,要实现运城经济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必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和品质化转型升级,激励服务创新,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聚,深化服务业改革。

  (二)抢抓机遇,以地域优势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系

  服务业门类众多、性质迥异,且服务业行业内部发展也不平衡,所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分步骤积极有序推进。着眼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坚持现代和传统并举、生产性和生活性并重,全面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品牌提档。要依托运城区域优势,明确发展目标与定位,以新的眼界、新的目标、新的举措去认识、定位和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助推运城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加大非遗和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力度,推进关公故里旅游景区、风陵渡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大旅游格局;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整合资源、重点倾斜,将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作为推动运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

  (三)攻坚克难,以科技创新打造服务业发展新水平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也是推动服务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最重要力量。要更加重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培育更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加快构建顺畅高效的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体系,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制造业与上下游服务业融合和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和高级化水平。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创新赋能,以人才技术激活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构建创新人才集聚优势。服务业结构优化和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需要智慧型和领军型服务业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引育留用”政策,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待遇留才力度,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立人才引进、开发和共享的绿色通道。积极利用各类人才计划,在现代服务业与转型升级、互联网与平台经济、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企业财务与新媒体、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提高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把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以创新赋能、用人才聚力、携科技提速,助力全市服务业经济发展行稳致远。